北京近日降下暴雨,多條路段出現水災,大量汽車被沖走的畫面在微博瘋傳。
(圖翻攝自微博)
中國大城市建設 全無下水道設計
〔財經頻道/綜合報導〕近幾月受颱風、暴雨影響,中國釀嚴重災情,多地嚴重淹水,洪水湍急、橋樑被衝毀,甚至無預警洩洪,使民眾無家可歸、損失慘重,顯示出中國的災害應變體系缺陷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城市綠地與土壤能起到蓄水作用,吸收降水,防止大雨積聚在柏油路面上引發淹水。國家在建設時,為防止積水、淹水等,也會建立一套地下排水系統來應對。但中國似乎忘了這點,《中國國家地理》曾寫道,中國沒有下水道,只有排水管,甚至只能稱「汙水管網」。
隨著中國不斷開發,電路、鐵路和商店街地下化,對中國來說,經濟等於效率,把錢投資在任何一個產業,都比拿來建造下水道好。
近幾月受颱風、暴雨影響,中國釀嚴重災情,多地嚴重淹水。(路透)
習近平2012年提海綿城市 完全破功
中國越蓋越「深」,但都市化擴張速度跟不上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,地面直接吸收的降雨量變少,雨水聚積沒地方排出,最後釀成水災。2012年北京水災後,官方才意識到重要性,2013年領導人習近平提出「海綿城市」計畫。
「海綿城市」指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,下雨時能有效自行吸水、釋水、蓄水和淨水的排水管理,利用吸收的雨水,在城市中循環,最大的功能可防止都市大面積淹水、降低洪災傷害。
為此中國許多城市走上「海綿城市」之路,在習近平的呼籲下,到2030年中國80%的城市地區都須具備海綿城市的要素,並回收至少七成降雨。
但隨著全球變暖氣溫上升,更多水分蒸發到大氣中,專家預測,未來雨量只會更強更嚴重。全球越來越多地方正努力應對更多的極端降雨,習近平的海綿城市,引起外界懷疑。
紫禁城淹水。(翻攝新華社)
今年中國大城輪流淹 紫禁城也難逃
大城市洪水考驗中國城市建設的品質,2023年7月杜蘇芮颱風登陸中國,極端降雨侵襲華北地區,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廣東等地傳出災情,北京打破140年來的最大降雨紀錄,河北省降下超過一年雨量,造成至少20人喪生,近百萬人被迫疏散,是中國近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暴雨災害。
洪水退去需要一些時間,但杜蘇芮剛走,卡努、蘇拉、海葵緊接而來。無關颱風,今年5月光是大雨,就讓江西、福建、安徽、湖北等20省釀災,共258.5萬人受災,因災害亡、失蹤者共6人,倒塌和損壞的房屋約7300棟,造成的經濟損失達人民幣32.5億元。
據統計,7月受颱風、洪水等自然災害侵襲,共1601.8萬人次受災、 147人死亡或失蹤,災損人民幣411.8億元(約新台幣1770億元)。其中,緊急避險和轉移安置共76.8萬人,損壞房屋1.5萬餘間,颱風杜蘇芮造成的損失達147.4億元。
今年中國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淹了一輪,7月上海因豪大雨來襲,高架橋淹水,民眾「開車如開船」,同月北京連日暴雨,造成11死27失蹤,就連官方宣稱紫禁城600年排水系統可以抵擋暴雨也無用。
中國北京遭逢60年來最強暴雨,近日傳出被譽為「新國門」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遭遇洪災,造成停機坪淹水,地鐵停運。(圖擷取自微博)
海綿機場也泡在水裡 鄭州推諉雨量是千年
此外,全中國首座「海綿機場」的北京大興機場,有湖泊、儲水箱和排水系統設計,用以吸收約1300個奧運游泳池的雨量,但在北京暴雨,部分跑道被水淹沒。
9月颱風海葵登陸福建,大水淹沒福建東南部多地,迫使29萬4100人撤離,淹沒9949.7公頃農地,2540幢房屋造成破壞。根據統計,僅福建一省的經濟損失,就來到50.54億元人民幣(約新台幣220.94億元),
拉到2018年,河南省宣告投注人民幣534億元(約新台幣2333億元),讓鄭州成為河南省「海綿城市」建設試點,但2021年7月,鄭州發生嚴重水災,造成380人死亡,損失約410億元人民幣(約新台幣1792億元)。
但鄭州官方在2021年5月才報告,從海綿城市建設以來已經「有效消除城內125處易澇點,消除率達到77%」。面對鄭州水災,官方也僅僅回應:「千年級暴雨,超過了鄭州海綿城市規劃的承受範。」
9月颱風海葵登陸福建,大水淹沒福建東南部多地,迫使29萬4100人撤離。(路透)
人民日報找到缺下水道癥結
宣稱成功率極高的海綿城市建設,逐漸出現一遇大雨就原形畢露的問題,外界認為,若都怪極端氣候,那到底建設還有什麼用?
寧波諾丁漢大學洪水管理專家陳加信認為,海綿城市可能只適合溫和或小規模的暴雨,但鑒於現在非常極端的天氣,仍然需要將它與下水道、管道和水箱等基礎設施結合起來。
中國官媒《人民日報》曾發布評論:「沒有一流的下水道,就沒有一流的城市。」
澳洲國立大學環境科學專家Hongzhang Xu認為,「海綿城市」想法不錯,因為它希望以某種綜合方式來處理城市水管理問題,包括污染控制、雨水管理和防洪,但雖然整體看似都顧到了,實際上卻忽略了極端天氣事件和災難。
若要提升「海綿城市」能力,可考慮復興早在清朝時期就建造的廢棄水道,以加強泄洪和引水,改進預警系統,以減少損害。
他指出,歸根究底,城市設計仍是一個因應時地制宜的問題,不會有能一刀切在所有城市完美套用的辦法。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
显示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