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,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。
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,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。
(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3日電)疾管署今天表示,腹瀉門急診就診已5週連升,群聚通報案件為5年同期新高。發言人羅一鈞表示,今年諾羅病毒疫情高於往年,腹瀉疫情來勢洶洶,9月下旬是否反轉仍要觀察。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,監測資料顯示,國內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9536人次,較前一週12萬7876 人次略升1.3%,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,惟低於去年同期,且近5週整體都呈上升趨勢。
李佳琳指出,全國近4週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,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,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,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,以檢出 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小百科 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
症狀:主要為噁心、嘔吐、腹瀉及腹絞痛,也可能合併發燒、寒顫、倦怠、頭痛及肌肉酸痛,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,之後就會逐漸痊癒
感染途徑:
-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
-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,再碰觸嘴、鼻或眼睛黏膜傳染
-與病人密切接觸、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 看更多 關閉 (29件,占60.4%)為多,其次為腸炎弧菌(14件,占29.2%)。
發言人羅一鈞指出,往年中秋節前後都是國內腹瀉高峰,今年腹瀉疫情是否會在9月下旬反轉,仍需觀察。今年腹瀉疫情來勢洶洶,諾羅病毒流行狀況也高於往年,中秋節將至,民眾烤肉若有烤魚、貝類,務必徹底烤熟,以免把食材帶有的病毒吃下肚。
疾管署指出,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,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趨勢,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、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。
疾管署說明,病毒與細菌性 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小百科 病毒性腸胃炎指胃、小腸或大腸的發炎,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。 致病原
包括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腺病毒、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,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及腺病毒。
包括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腺病毒、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,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及腺病毒。 好發群族
輪狀病毒、腺病毒、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,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;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。
輪狀病毒、腺病毒、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,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;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。 好發季節
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在較冷的月份發生(如:11月至隔年3月),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。
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在較冷的月份發生(如:11月至隔年3月),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。 傳染途徑
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,如: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、與病人密切接觸(例如:與病人分享食物、飲水、器皿;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、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)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等。
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,如: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、與病人密切接觸(例如:與病人分享食物、飲水、器皿;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、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)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等。 食物如何被病毒污染?
食物可經由帶有病毒性腸胃炎的食物準備者或處理者所污染。
貝類可能被污水污染,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貝類(如牡蠣或蛤蜊等),會導致腹瀉。
飲用水如被污水污染,也會散播這些病毒。
食物可經由帶有病毒性腸胃炎的食物準備者或處理者所污染。 貝類可能被污水污染,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貝類(如牡蠣或蛤蜊等),會導致腹瀉。 飲用水如被污水污染,也會散播這些病毒。 易發生流行或群聚的地方
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、醫院、軍營、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,也常發生在餐廳、大型遊輪、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。
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、醫院、軍營、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,也常發生在餐廳、大型遊輪、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。 預防方式
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,尤其飯前、便後及烹調食物前。
應避免生食生飲,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。
消毒被污染物體的表面、清洗被污染的衣物及床單、小心處理病患的糞便及嘔吐物,並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。
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,尤其飯前、便後及烹調食物前。 應避免生食生飲,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。 消毒被污染物體的表面、清洗被污染的衣物及床單、小心處理病患的糞便及嘔吐物,並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。 感染期間注意事項
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,必要時補充電解質。
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,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。
注意營養的攝取,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。
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,經常且正確地洗手,並避免接觸傳染給親友。 資料來源:衛福部疾管署 看更多 關閉 主要症狀為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絞痛、發燒等,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,症狀可持續1至10天,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,小於5歲的幼兒、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。
疾管署呼籲,如廁後、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,備餐環境及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、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,且食物應注意保存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且須徹底煮熟再食用,以預防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傳播。(編輯:張雅淨)1130903
显示更多